Wednesday, October 10, 2012

【漫步】下關門司走一圈,之二:關門大橋、關門海底行人隧道、門司港レトロ

前篇:【漫步】下關門司走一圈,之一:唐戶市場、日清議和紀念館、赤間神宮
--
離開赤間神宮,沿著海岸漫步,不一會便已來到關門大橋腳下。這一帶名為壇之浦(だんのうら),海對側則是九州門司的和布刈(めかり)地區。這裡是關門海峽最狹窄之處,兩岸為山丘包夾,像是海水從中硬生生切出一條通道一般,關門大橋便架在兩岸如扼住海峽的山丘之上。

▲鎮守關門海峽的關門大橋

關門大橋全長1,068公尺,主跨距712公尺,1973年完工時,是當時日本最長的橋梁。

我很喜歡吊橋,尤其是如關門大橋一般,大跨距跨越地表的巨大吊橋。除了讚嘆人類竟能打造出如此龐大的建物之外,我也偏愛那高聳的橋塔與撐起這整座橋的每條懸索一起編織出的迷人圖案。站在關門大橋高141公尺的主橋塔最底部仰望,橋身從我後方的山上竄出,凌空飛渡波濤洶湧的關門海峽,直抵對面的九州。橋身和橋塔在不遠處的地表上落下一道陰影,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腳底一般。關門大橋的兩座橋塔也的確就像兩位巨人,一左一右侍立在海峽兩側,鎮守此地天險般的地勢。

▲仰望高聳的主橋塔

▲凌空飛渡!

路旁的山壁緊貼著海岸,狹窄的雙車道道路硬在這夾縫中擠出一條蜿蜒的路徑,還在海岸旁空出條約可勉強容納兩人併行的人行道,對在台灣常須走路卻有路難行的我們而言,真是很貼心啊。不知是因颱風即將接近、或是地形之故,這裡的風勢十分強勁,從身後日本海的方向猛烈往瀨戶內海吹,偶爾一陣細雨飄過,直有淒風苦雨之感。一旁的關門海峽上,船隻往來十分頻繁,跟我們一起順風而行的船隻如有神助,不一會便消失在遠方,逆風的可就辛苦了,緩如牛步一般。
--
從關門大橋下走過,沿著海岸有個以從一旁火之山上流下,於此地注入海中的小河「襟裳川(みもすそがわ)」為名的みもすそ公園。這小河的名字甚美,但河本身卻早因道路及各種人工建物而難以得見,不知特意將此公園命此名,是不是擔心它會在失去記憶之後,淪為壞魔女的手下?

這一帶是結束源平合戰的最後一場大戰「壇之浦海戰」的舞台,因此公園裡設置了不少紀念碑,供遊客憑弔發生於1185年,那一場震動天下的大戰。甫入公園,便可見「安德帝御入水之處」碑,碑上還刻有當時二位尼安慰安德天皇的話語。不遠處則分別立著交戰雙方的源平兩家裡,兩位很具代表性的大將「源義經」和「平知盛」的塑像。源義經跳躍於浪花之上的姿勢,是來自海戰當時,為閃避平家另外一位大將平教經的追擊,連續自八艘船隻上跳躍而過的傳言;而平知盛高舉船錨的原由,則是因見大勢已去、死意甚堅,遂抱船錨跳海自盡的記述。塑像一旁,還留有瀧澤秀明等一班數年前主演NHK大河劇「義經」的演員所留下的手印。今年NHK再度將此年代搬上大河劇舞台,主角為另一位同樣叱吒風雲的人物「平清盛」,赤間神宮裡也有展示相關的歷史資料。


▲安德天皇入水之處紀念碑

▲跳躍於浪花之上的源義經

▲平知盛負錨絕命

▲下關側的人行隧道入口

除了壇之浦海戰的紀念碑,公園裡還放有幾門大砲。這幾門砲就跟壇之浦海戰無關了,而是在幕末時期的1863年至1864年,此地的藩屬長州藩與英、美、法、荷蘭等四國組成的聯軍發生「下關戰爭」時所使用的。日本的幕末時期與中國的清末處境類似,皆處於遭西方列強侵略以要求更多資源和利益的時候,也皆因此展開引進西方技術及文化的維新政策。只是主政者對數百年來積弊沉痾的態度、以及輔政者的決心與手腕,決定了三十年後甲午戰爭的結局,終造就了兩國往後不同的命運。
--
公園對面,便是關門國道隧道的下關側入口,我們將從這裡步行穿越海底(聽起來很酷吧!),自本州走到九州。

來往本州與九州,除了渡輪與關門大橋,尚有山陽本線及山陽新幹線分別使用的兩條鐵路隧道,以及我們即將利用、編號國道2號的關門國道隧道。這條隧道全長3,461公尺,海底的部分則有780公尺,是一座雙層的隧道。上層是寬7.5公尺的車行隧道,下層則是4公尺寬的人行步道。雖然是可供車行和行人併用的兩用隧道,但由於兩岸的壇之蒲及和布刈地區皆正好是海峽兩側山勢較險峻之處,為留有供車道於海底穿越時所需的坡度距離,隧道兩端的車行出入口都位於山後方,本州下關側位於椋野町,九州門司側則位於東門司一帶,與人行隧道就位於海岸旁山腳下的出入口距離甚遠,走完整條行人隧道,也完全看不到車行隧道的蹤影。

我們從出入口搭電梯到地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散放著幾張供遊客休息椅子的簡單大廳,兩側牆上還陳列著一些介紹隧道的資料。大廳旁便是隧道的入口,站在隧道入口前,眼前的隧道深邃細長、燈光昏暗,看不到盡頭。不像水族館的水底隧道那樣氣派,其實不過就是一條長了些的地下道。隧道整體皆塗以藍色的油漆,中間則有一條分開去回兩側的白線,只是與日本道路慣用的左行方向不同,人行隧道裡,反而是靠右行走的。

除非帶著腳踏車或機車,使用隧道是不用錢的。踏入隧道前,記得蓋上下關這邊只有一半的圓章,待到了對側尋得另外一半圓章,就可以完成一整個用11路公車來往本州和九州的特別紀念章。隧道並不是全都在同一個水平面的,它的最低點在接近隧道中央的地方,位於海平面下58公尺,因此不管從哪一側出發,都是先下坡再上坡,但坡度很平緩,走來並不費力。此外,由於人行隧道位於車行隧道的下層,因此最低點也比車行隧道的56公尺深了兩公尺。最低點這裡剛好是山口縣和福岡縣的縣界,也是本州和九州的交界,跨過這條線,我們的旅程就正式踏入九州的範圍啦。

▲一半本州、一半九州

▲歡迎光臨九州!

隧道裡的空氣並不好,有些窒澀悶熱,實在很佩服幾位在隧道兩端來回快走運動的阿姨們。我們才剛進入隧道時,她們邊聊著天,很快就消失在我們的眼前,等到我們看見隧道出口,後面一陣腳步聲,回頭一看,是阿姨們從後面追了上來,她們竟已來回了一趟還趕上我們!真是令人汗顏。大約花了20多分鐘走過隧道,我們跟大部份觀光客一樣,在縣界處合影、完成了兩側各一半的紀念章,便從門司側的出入口出來。

再次重見天日,回望對側的壇之浦和洶湧澎湃的關門海峽,不同角度的關門大橋映入眼底,突然懷疑起剛剛穿越海底的經歷是否僅是南柯一夢。昔日八仙渡海還需各顯神通,今日竟只安步當車地花個二十幾分鐘,便已從這重重浪花下穿越,顛倒此岸彼岸。想想還真是很不可思議呢!

▲回望對岸的壇之浦,有點難相信適才還在對面

沿著海岸往門司港的方向漫步,左邊是有著門司城跡的小山,右側海岸邊、關門大橋的橋塔下,則有個主祀海神(宗像三女神)的古老神社「和布刈神社」。傳說和布刈神社創建於仲哀天皇九年,距今約一千八百年前(約為西元200年時),創立者是目前尚無信史可證實的傳說人物,三次征伐朝鮮半島的「神功皇后」,因感謝海神庇佑其出兵渡海時風平浪靜而設。

如今的和布刈神社,則因「和布刈神事」而為人所知。這是和布刈神社每年從冬至開始的祭典,活動的最高潮,是在舊曆新年的凌晨三點,會有三名神職人員到神社前的海中,採集裙帶菜獻予海神的儀式。這也是「和布刈」這個名字的由來,和布(ワカメ)便是裙帶菜;刈者,割也。和布刈便是割取裙帶菜的意思。

在和布刈神社停留一陣後,繼續來到以北九州市的姐妹市,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市(Norfolk)為名的ノーフォーク廣場。原本十分愜意的散步,在這裡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驟雨打斷了,風大雨急的,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避雨處,只好尋棵枝葉十分茂密的大樹擋擋雨。幸好大雨十多分鐘便停,感謝這大樹的庇蔭,我們除了被地上的積水稍弄溼的鞋襪,只多了幾綹遇水捲起的髮絲。

▲ノーフォーク廣場是個觀潮賞橋的好所在

▲ノーフォーク廣場上的公共藝術品

▲烏雲厚重密佈,風雨欲來。拍完這張照片,大雨便嘩啦啦傾盆而下

雨後的空氣十分清爽,比方才未下雨前的悶濕舒服多了。也許是非假日的關係,今天這一帶的遊客十分稀少,連門司港レトロ觀光小火車都沒有營業。直到過了ノーフォーク廣場站的海濱步道,才逐漸有些出來遛狗的當地居民活動。我們雜在居民的遛狗團裡邊走邊聊邊吹風,閒適地走回歷史建築聚集的門司港レトロ。雖然從唐戶市場到這,也走了一段不短的路,但邊走邊休息,卻也不感疲倦。

レトロ,是有著古老風情的事物之意。明治22年(1889年)起,門司港因為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積極維新的政府指定為特別貨物輸出港,一時間商社企業、金融機構等貿易設施大量進駐,成就了這港都最繁華的年代。如今的門司港已不再舟來船往,雖然關門海峽上的交通依舊繁忙,但來往船隻們的目的地多已移至隔壁的小倉。千帆雖已過盡,但曾有過的風華,也為門司港一帶留下了許多別緻的建築。

1995年,持續了7年的門司港區重整計劃完工。除了老建物的修繕,也興建了購物中心、旅館及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等,串連成一個完整的觀光區域,以「門司港レトロ」為名,正式與世人見面。

我們沿著港邊散步,欣賞這些風韻猶存的老建築,遙想一下門司港曾有過的榮景。購物中心前擺著兩尊香蕉人,是台灣與門司港之間的小小連結,註記著門司港曾是台灣進口香蕉的集散地,現在每年還有為期一個月的香蕉節活動。這對香蕉的狂熱不禁讓人回想起高畑勳「點點滴滴的回憶」裡,妙子吃了鳳梨之後,還是把水果之王的封號頒給香蕉的片段。

繞了一圈,看時間也不早了,便走過棧橋,往長得頗「特別」的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走去。


▲舊門司稅關,建於1909年

▲香蕉人和他的兄弟:節電使者黑香蕉

▲國際友好紀念圖書館,建於1995年
這是中國大連市某歷史建築的複製品

▲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
高127公尺,是門司港的地標

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是由黑川紀章設計,完工於1999年的高級公寓大樓,是門司港レトロ計畫裡的一部份。計畫之初,曾因為民眾擔憂會破壞這一帶的歷史風貌而遭反對,如今卻也已成了門司港一帶的地標。搭電梯到了31樓的展望台,入場費是頗便宜的300円。我們在這裡休息了好一陣子,呆坐著看街道、看車、看船,直待到華燈初上,等關門大橋的燈也亮了,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對岸的下關和這邊的門司都不是大都會,除了對岸下關高153公尺的海峽夢之塔(海峽ゆめタワー)、以及我們身在其上看不到的這棟門司港レトロハイマート,沒有什麼其他明顯的地標物。這一帶的夜景不若東京或大阪那種滿天星斗落紅塵般地繽紛燦爛,而是一種很襯托這夏末微涼時節的溫馨,每家每戶都有一盞不特別明亮卻顯眼的燈,在黑夜裡慢慢一盞一盞點亮,將門廊照得溫暖,候著歸家的人們。


▲眺望門司港ホテル及後方的門司港站

▲遠眺大橋,不一樣的視角便有不同的感受

▲華燈初上的下關

▲驚為天人的燒咖哩!

從展望台上下來,也到了該吃晚餐的時間了。適才在展望台上,有個陳列觀光資訊的資料架上,放了滿滿的「燒咖哩」(焼カレー)的資訊,這大概是門司港一帶的名物吧?今天晚餐就決定是咖哩啦!

看看地圖,選定了位於門司港車站旁,名為「ル.カフェ」(Le Cafe)的餐廳。推開大門,叮噹響的鈴聲引出了一個親切的老奶奶,迎著我們坐到窗邊的座位。裡面整體的裝潢給人一種十分懷念的感覺,是會讓童年時候的我們正襟危坐的高級餐廳氛圍,稍昏暗的燈光和具懷舊風格的桌椅,搭配窗外港邊霓虹燈閃爍的夜景,讓我們偷偷期待了一下會不會有薩克斯風的現場演奏。

看看菜單,我們都單點了一份550円的燒咖哩。沒等多久,香味四溢的燒咖哩便上桌了!還附上了一小碗褐色的粉末。原本以為小碗裡面裝的是咖哩粉,幸好大灑特灑之前隱約覺得味道不對,才發現那是肉桂粉。

這燒咖哩其實頗像焗烤咖哩飯的,但不像台灣的焗烤咖哩飯上鋪滿了一層烤的焦脆的起司,燒咖哩上的起司並未鋪滿整盤飯,也僅烤到微焦、會牽絲的程度,攪拌之後,吃起來感覺更像是帶點焦味的起司咖哩拌飯。咖哩的味道十分濃厚,不單只有日式咖哩的甜味,還帶著點用薑黃粉或印度咖哩粉拌炒的辛香味,吃得我們直咂嘴,一下子就盤底見天了。
--
吃完晚餐,我們從門司港站上了火車,在門司轉車經過了山陽本線的關門隧道回到下關。滿身的咖哩味一時間消散不去,讓我們直回到飯店,腦袋和嘴裡都還滿滿地是燒咖哩的餘味呢。

▲本日遊覽路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