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好多好多

我想達成的目標,有好多好多。
我想學習的事物,有好多好多。
我想買的東西,有好多好多。
我想聽的音樂,有好多好多。
我想去的地方,有好多好多。
我想看的書,有好多好多。

我想做的事情還有好多好多。

這麼想著,就覺得這真是個多采多姿的有趣世界啊。

Sunday, December 14, 2008


▲清水寺的住持寫下今年的代表漢字「變」

「變」,是今年日本選出,代表08年的漢字。

今年的確是充滿變動的一年,在各種層面上。不只日本,台灣還有全世界都是。在外在環境的政治上,頻頻更換首相的日本、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再次政黨輪替的台灣;在經濟上,世界性的蕭條似乎還沒有看到盡頭,而恐怖攻擊的威脅似乎永無止盡。

在這樣加速變化的環境下,有甚麼是不會變的呢?我相信是有的。我相信,只要人自己願意,人心是可以保持不變的。這意思並非是人不調整自己,只是這調整並非迷失,我仍保有我自己、保有我原初,無論外在環境、甚至我自己的狀態如何改變,我仍然知道我是誰,我還是我。借個意象描述,那有點像是,大樹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成長的好、有時成長的差了些,但當我能在大地裡紮穩我的根,無論風如何強,我仍有辦法隨著它搖擺,卻不被打倒、不因此失去自己。

永遠只有我自己能選擇,選擇接下來的我會長成甚麼樣子。迷失是很有可能的,但只要能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我相信原初的那份真誠必定不會迷失,只是暫時休息而已。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西村 由紀江

西村 由紀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日本鋼琴創作家。

其實,我想許多人,至少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人,對於這位日本鋼琴家應該都不會太陌生。也許不一定有聽過她的名字,但只要提到她配樂的「101次求婚(101回目のプロポーズ)」,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有印象才是。西村因為這部配樂在日本大紅,這張原聲帶也是目前為止,日本銷售量紀錄最高的電視原聲帶。

不只日本,當初日劇在亞洲廣受歡迎的緣故,西村也在亞洲許多地方有了高知名度,當然也包括台灣。1991年的「101次求婚」無疑是西村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畢竟那是讓她大紅的作品。這時期的專輯與101次求婚相同,除了有動人的旋律之外,也有著那個年代(90年代初期)慣用的電子合成器。當然,現在聽來也許老氣,但在當時,電子合成器的出現可是讓音樂的可能性更為增加的,不只因為不需再使用大編制的樂團,而讓許多新人得以用較低的成本製作音樂,也讓音效與音樂的分野,稍稍模糊了些。恩雅、早期的喜多郎、久石讓、坂本龍一,當時期的專輯都使用了大量的合成器。除了「101次求婚」,西村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我認為還有同年度的「Vi.Ji.N」,以及90年的「風色之夢(風色の夢)」。

自95年的「Virgin」開始,西村的音樂減少了合成器的使用,轉往純鋼琴的方向製作,在曲風上也稍有轉變。過往的飛揚輕快逐漸沉澱,少女的甜蜜心思也有所成長,開始對自然、自我以及生命更多的體悟和描寫。這樣的轉變對於流行市場而言,多半並不一定是受歡迎的,畢竟過往西村的專輯雖然是純音樂,但曲風偏流行,但我想這是一個創作者必經之途,過往的紀錄雖然輝煌,但自我及生命,仍須有所前進。也因此,這段期間的創作多半不是一聽就能入耳的,需多聆聽數次,感受西村欲藉著樂曲傳遞的思考,便會被深深吸引。這段期間的代表作,我推薦98年的「大地之歌(大地のうた)」,以及99年的「給自己的信(自分への手紙)」。

跨入新世紀之後,西村的樂風再次有了些不同。若說上世紀尾的西村,正處於沉澱及思考中的蛻變期,2000年的專輯「起風的瞬間(風が生まれる瞬間)」,大概便是羽化成蝶的時刻。「起風的瞬間」專輯中的曲目,與過往相比,簡單了許多,但同時也深刻了許多,雖然乍聽之下十分輕柔,如同流過山澗的小溪,但卻有股溫柔且堅定的力量。01年的「溫柔的意味(優しさの意味)」亦同,但那溫柔的感受與上張專輯相比,卻又稍有不同。那感受更厚實些,像是溫柔擁抱一切的大地一般溫暖。

02年的精選輯「再往幸福前進一點(しあわせまでもう少し)」裡,多數樂曲皆經過西村重新編輯、演奏,並非直接拿過往的錄音充數,因此聆聽時,很能感受出西村的蛻變。例如專輯中的第一軌「獻給你最美好的幸福(あなたに最高のしあわせを)」和第十一軌「喜歡(すき)」。原曲皆取自95年的專輯「Virgin」,兩個版本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深刻感受到西村心境的轉變,觸鍵變的更溫柔、更細緻、卻也更堅定。之後到現在的專輯,大體也維持這樣的風格,帶著溫柔且予人平靜力量的音樂。
--
以下,附上一些youtube上的短片。希望這樣溫柔且美好的音樂能安撫種種的不愉快,帶著平靜且安穩的心,繼續為下一道陽光而努力。

▲メドレーI
演奏:せつなくて、笑顔に会えたら、しあわせのかたち

▲メドレーII
演奏:パームトゥリーの下で見る夢は、風のスキップ、手紙、Ferias、誕生

▲あなたに最高のしあわせを
收錄於02年的精選輯「再往幸福前進一點」

▲扉をあけよう
收錄於03年的專輯「打開心扉(扉をあけよう)」

Tuesday, December 9, 2008

金馬速記 III - Palermo Shooting/帕勒摩獵影


Palermo Shooting/帕勒摩獵影

Director/Writers:Wim Wenders
Performed:Campino, Giovanna Mezzogiorno, Dennis Hopper
Year:2008
Country:German
--
時間匆匆地流逝,為了避免回憶消逝,我們總是努力地記錄著,那瞬間的片刻。但文字總難免偏頗。是否有甚麼工具,可以留住當下的時間,忠實地給予記錄呢?也許,相機就是留住時間最棒的發明。

▲Campino飾演主角Finn

Monday, December 8, 2008

Paris/巴黎愛情故事


Paris/巴黎愛情故事

Director/Writer: Ce'dric Klapisch
Performed: Juliette Binoche, Romain Duris....
Year: 2008
Country: France
--
我說,看電影這回事,就是在欣賞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

Paris,巴黎,一個美麗夢幻的城市。而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街角、每棟公寓、每扇窗戶裡,大大小小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精彩的故事。我不懂,是因為這些故事中,充滿了各種人生而精彩,抑或是每一段人生,其實本就如一本小說一般精彩。

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扇窗、每一個人,他們的身上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故事。生老病死以及生命裡充斥的各種事件帶來的每種情緒,都是世界賜予我們的珍寶。但我們是否往往要到正面面對結束的那一瞬間,才能領悟到,其實生命賜予我們的所有禮物,都不及活著,也就是生命本身的美好。

所以,盡量享受這美好吧,盡情去愛、去恨、去受傷、去狂歡,只因生命在結束之前,都同樣地精采。

每一個人,都有著許多的故事,這許多的故事,在巴黎這大舞台上演出著,讓這城市如此精彩。是城市成就這些故事呢?或是這些故事讓城市豐富?結局前,穿梭在大街巷尾的計程車,用車輪告訴我,原來,我們都是別人眼中的一個故事。

初見這海報的時候,很容易聯想到另外一部我也很喜愛的英國電影,Love Actually/愛是你愛是我。兩部電影都用交錯以及多線敘事的手法,意圖去描述出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大小事,只是Love Actually多數時刻皆專注在不同故事的愛情上,而Paris則更進一步地關注了人生的各種面向與聯結,只是當然,愛情是不會在人生中缺席的。也因此,中文片名與其叫做巴黎愛情故事,卻遠不如英文的一個字,Paris。因為這部電影並不只想說愛情。

如果你願意撥出時間,不妨好好欣賞,這美好世界的小小縮影。這是一部讓我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的電影。巴黎,大城,小事。
--
片中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幫弟弟去探美麗女子的底的傻氣姐姐、隱藏在講台上的道貌岸然中,有著一顆年輕熾熱的心的教授、僅約五分鐘卻十分迷人的諮商片段、水果攤前與麵包店中,眼神與言語交織出的互動...等等。

也許,這部電影某些角度帶給我的感覺跟海角七號很像,它並沒有要去講述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只是以溫柔的眼神,輕輕地、緩緩且平淡地訴說,在這跟你我一般的如常生活中,有著發生在那街角、那公寓、那攤位、或那扇小小的窗中,跟你我人生一樣精彩的故事。

金馬速記 II - The Sky, The Earth and The Rain/寂寞邊境

The Sky, The Earth and The Rain/寂寞邊境

影片開始,鏡頭隨著主角的腳步緩緩移動。我們隨著主角走進影片,走進她的世界,她的每一步,彷彿都是在邀請著我們,去檢視她的世界。

我想,這是一部很意識流的電影。整部影片沒有清楚的故事結構,我們只是隨著主角的腳步去看她的生活,從她與其他人的互動去感受她當下的狀態,她的悲傷、快樂(雖然片中也許僅有在海灘上,她才真正放鬆了一下)、陰鬱、壓抑以及那無所不在的孤獨。而觀影的我,雖無法完全體會,但也可以在那似乎永遠陰暗的天氣裡、低沉的渡輪引擎聲中,感受到那對現狀深深地無奈。最後,當有人逝去、有人消失,我們真正得到釋放的大哭的那一瞬間,我們重新得到了自己。

所以,相反於影片開始,主角一步一步地,逐漸往鏡頭走來,直到走出鏡頭,走出影片的世界。影片也隨之結束。
--
Director:José Luis Torres Leiva
Cast:Julieta Figueroa, Angélica Riquelme, Mariana Muñoz
Year:2008
Country:Chile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雜感 & 金馬速記 I - Wild Field/荒原

這次的金馬影展,經過本人精挑細選之後,共看了四部影片。

雖然沒有刻意排過,但剛好前兩部都是敘事結構較不明顯,而後兩部則是有清楚敘事結構的電影。還蠻巧的,也剛好見識兩種很不同的電影表現手法。

四部電影都很好看,雖然我不一定有太多的體悟。不過,我很沉醉在兩個小時的電影帶給我的放鬆。
--
其實,以前我不是這樣的。當我看了一部電影後,若我不是很了解其表現手法或是劇情時,我會很認真地思考、看其他人的分享、影評、收集資料,努力去「看」出一些意義來。為什麼呢?我想,大概是想證明一些甚麼吧。證明我也可以看懂所謂的「藝術片」,證明我不是個沒大腦的人。

後來,我覺得好累。明明看電影是如此愉快的事情呀,為什麼要搞到這麼累呢?

所以我開始調整我的心態。如果真看不懂,也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看懂,我只要跟著電影的節奏,去看主角們的人生,去體會那我所沒接觸過的一方天地。電影,無非是在表現人性,表現世界的一部份,雖然不免誇張,但仍是反應人間。

後來我發現,多數時間,只要跟著電影裡的角色,看見他看見的,有時導演想傳達的意圖,便會自己浮現;當然仍有許多例外,但那也許是我仍在學習的路上,且,我又怎知導演欲傳達的理念即是如此,而不是自己的投射呢?但,不管到底甚麼是導演想傳達的,我見多少知多少,我自有一套詮釋。如果有幸可以得知導演的想法,我自可以有更多收獲,若無,又有何不可呢?

因為,我自有所悟或所得。就算只是短短一小時半的放鬆。
--
簡單談談這幾部影片吧。
--
Wild Field/荒原

在一片無邊無際的荒野裡,一個醫生獨自守在這醫護站,望盡這荒野裡發生的大小事。整部影片沒有很明確的故事,只是隨著醫生的腳步和眼光,去看著荒野裡每個人之間的互動與故事。

人物的對話常帶點淡淡的諷刺,對這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以及對這無邊無際的荒原。我喜歡這種很貼近生活的對話,搭配遼闊但有限制的構圖,以及隨著劇情變動的運鏡和畫面的切換,似乎就能體會時間在這無涯荒原中的緩慢,但卻在拯救病人時突然變快的急迫。

裡面有許多我很喜歡的段落,例如一開場,被燒紅的鐵鉗一燙就甦醒的酒鬼;或看見被雷打中後埋了一夜,奇蹟復活的人時,醫生那大驚的臉以及其他眾人那彷彿理所當然的釋然。

醫生及我對於荒原的一切都有著想像與期待。但當期待結束了,想像也破滅了,剩下的,大概也就只有笑著去面對,回到那破舊的醫護站,繼續著一成不變卻又不可或缺的生活吧。

可惜的是,我對俄國的歷史並不是十分地了解,無法體會到影評所述,編劇以電影中的大小事來隱喻俄國的近代史,但也無妨,因我仍有所感動。
--
Director:Mikheil Kalatozishvilia
Cast:Oleg Dolin
Year:2008
Country:Russia

Monday, December 1, 2008

さよなら~0系新幹線~

我對「時代」這個詞,常有許多的幻想。

我總覺得,這樣一個辭彙裡,包含了好多好多故事,承載了許許多多人世間的風景。那裡面,有每個生活在這段期間的人的故事,人與人的故事。這些微小的故事,因著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同一段時間裡,而有些許的交錯、聚集。雖然每個人的故事皆不盡相同,但因有著相同的背景,故事裡總有些部份,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所共有的,集體的回憶。

因為有共同的背景,所以我相信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象徵,或說是時代背景中,足以被多數人的回憶所共有的標的。那也許是一件事、也許是一首歌,也有可能是某個知名人物、也有可能是某棟建築。每當我們與之相逢,就能回憶起那個年代下我們曾有過的生活、或讓人遙想起那個年代,曾存有過的一些事,也許是父母的愛情故事、爺爺的奮鬥歷史。
--
二戰後的日本正是如此的局面吧?戰敗的恥辱以及戰爭的破壞,在這個明治維新後飛速蛻變的國家刻下深深的一道痕跡。那是一個在艱困中胼手胝足,眾人齊心打拼的年代,隨著冷戰中美俄勢力的消長,這個一向隱己為眾、刻苦耐勞的民族,再次對世界展現了他們強大的爆發力。

1964年東京成為第一個舉辦奧運的亞洲城市。同年10月1日,就在奧運開幕前十天,世界第一條高速客運鐵路東海道新幹線正式運行,有著子彈頭、未來感十足的0系列車正式登場,以200公里的最高營運速度,將東京到大阪間的旅行時間壓縮至四小時,隔年營運穩定後,更進一步減少到三小時。

這是世界第一個高速鐵路系統,讓逐漸被公路和航空取代的鐵路,再次成為中長程交通運輸的要角之一。其後,行駛在富士山下的新幹線成了日本的標準風景。這一片欣欣向榮的社會氛圍在1970年代的大阪萬國博覽會開始了高峰,往後的十多年,是日本的黃金時期。對日本人來說,這個圓圓頭的子彈列車也許代表著信心和驕傲吧?乘著世界第一的新幹線,通往美好未來的信心與驕傲。

▲行駛在富士山下的0系列車

▲服務了44年的0系列車,お疲れ様でした

人間總有分離,當年的新星也會年華老去。隨著新世代列車的推出,已逐漸顯露疲態的0系新幹線,在1999年9月18日,自東海道新幹線退役,僅於山陽新幹線服務。今年11月30日,工作了44年後,它將在完成這天的服務之後,正式退休了。

從日本各媒體和非鐵道迷的民眾反應來看,那不僅是也許只有鐵道迷會注意的,一種列車不見了的簡單心情,而是一個代表過去美好時代的結束。尤其是對曾生活在六零到八零年代這段時間的日本人來說,那種感覺大概就像是一個陪伴多年的好友的離去吧?當初與初出生的0系一同努力打拼的世代已老去,剛出生的世代也以屆退休年齡,看著0系新幹線的消逝,他們是否也會開始思索到,自己在世界上的時間,也已逐漸邁向倒數?
--
其實,我是有些羨慕的。羨慕甚麼呢?羨慕生長在那樣一個年代的日本人,有著這樣一個共同的記憶,尤其那是對美好未來的想像及想望的記憶。當然,44年後,世界也許並不如我們當時所想像的那般美好,但我們會知道,我們曾一起走過那個年代,未來一片開闊的青春年代。

除了共同的回憶,同時也可以看見,那是一種對於文化的尊敬和愛護。0系代表的不只是日本的鐵道文化之一,而是乘載了集體文化與意識的一部份,但若是沒有悉心地保存和規劃,這樣的文化是很容易被風化的。生活於生活中的人們,通常只能在回憶中尋找其過去的蹤影,我們能有多少機會,能夠親手向過去說再見呢?

而台灣,願意為那些乘載了過去回憶的事物,盡多少心力呢?我們願意對我們的生活,無論是事物或回憶,給予多少尊敬?

那是文化的具體呈現。文化,總是脫離不了生活的。就像0系新幹線,它是一種列車,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它只是一台不起眼的火車,但對日本人來說,那卻是一段年代的代表,曾有過的輝煌年代、燦爛的青春歲月。無論新世代列車如何新穎吸睛,提到「新幹線」,我相信0系列車還是會第一個浮現在人們的腦海裡的。